中新網蘭州11月27日電 “經過二次精細挑選剩余的報廢汽車、廢舊家電的邊角余料,只能當廢鐵處理。而被我們加工制作成機器人,就成了工藝品,利用價值數十倍增長。”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鐵藝車間經理田國鑫表示。
田國鑫說,剩余的邊角余料,按照廢鐵每公斤一元左右處理有些可惜。而這些邊角余料就是制作機器人等工藝品的原材料。為了提高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率,就萌生了制作工藝品的想法,并就初步計劃具體進行了可實施性的操作。“今年做了十二生肖、小黃人(用液化氣罐制作)、變形金剛等工藝品,其中機器人最多。”
田國鑫的團隊目前有10人,從設計圖稿、選料、焊接、除銹、消毒、噴漆、組裝做出一個成品,大概需要半個月的時間。今年以來,大大小小的機器人制作了40個左右,具體的尺寸要根據訂單要求制作,主要用于車展、主題公園、兒童樂園等一些場所。制作最大的變形金剛機器人高4米左右,重達700多公斤,出售價10000元以上。
該園區產業園總經理毛萬明說,報廢汽車“全身是寶”,首先采用“精細化”拆解,將一些還可以再利用的車燈、車轂、輪胎等零配件留下來,還可以在二手車市場再利用。“一輛小汽車可以產出300到400公斤的潔凈鋼,其余可利用的還有廢鐵、廢鋁等。”
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主任張晗林說,機器人等工藝品是從報廢汽車、家電拆解工序延伸出來的附加產品,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將拆解之后的機動車零部件,比如,車胎內廓輪轂、摩托車齒輪、洗衣機電機底座、甩筒等,進行藝術化加工改造,這樣一來,園區大大提升了廢舊物資的升值空間。
張晗林還說,循環經濟作為國家大力倡導和全力支持的發展領域,其前景廣闊,發展勢頭很好。“我們對其了解仍然處于初級階段,所以,我們要立足于現狀,立足于現有的資源,做好循環經濟產業鏈條,豐富其內容。”
推薦新聞:人們欣賞水平提高 鐵藝大門的藝術水平持續上升